最新资讯 news

SEE基金会再次荣获金桔奖

时间:2020-12-15 作者:北京市企业家环保

 12月10日,第四届中国基金会评价榜——金桔奖在京发布,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简称“SEE基金会”)继2015年后,再度荣获2020年度金桔奖。

除了金桔奖之外,SEE基金会还并荣登大规模资助榜、长期陪伴榜和人才资助榜。

正如颁奖嘉宾所言,SEE基金会凝聚企业家的精神,为不同阶段的合作伙伴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支持,得到了众多国内环保组织的认可,成为陪伴环保新人和潜力股的最有力的推动者。

金桔奖是中国唯一一个由民间公益组织发起的评价基金会资助行为的排行榜,已举办4届。2020年金桔奖面向1370个公益组织开展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25份,被评价的基金会总数达214家,均为历届最高。

本次金桔奖现场发布会上,基金会代表与NGO伙伴代表围绕“僧多粥少,多点突破”、“防疫抗疫 危机?契机?”“同路前行 静待花开” 三个环环相扣的篇章进行分享和讨论,并进行了三次圆桌对谈,深入地探讨公益领域时下热门话题。

“僧多粥少,多点突破”

据2020年度《第四届中国基金会评价榜调研报告》来看,NGO接受基金会资助的平均金额较前两届相比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未接受资助的NGO比例也在上升,由18%上升至36%,这说明部分NGO获得了更多的资助。

同时,据调研结果显示,有49家基金会得到3次以上评分,与NGO共计实现了459次资助合作,相当于22%的基金会完成了67%的资助行为。这说明目前少部分基金会完成了大部分的资助行为。

此外,在圆桌对谈中,来自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的蒋倩分享了一个案例:他们支持过一个残障社群组织,主要的决策者都是肢体残障者,平均学历大概都在初中水平。但是经过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6年的支持,此机构之后参加政府创投所写的项目书超过了当地社工机构写的项目书。所以,技能技术的学习也是支持的一个方式,并且需要长期的陪伴。

“防疫抗疫 危机?契机?” 

新冠疫情为公益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部分NGO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相比于非初创期NGO,初创期NGO在疫情冲击下表现得更为乐观。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初创期NGO中有53%认为疫情带来了正向影响,比非初创期NGO高了19%。

为负面影响,但也有36%NGO提到了正向影响,尤其是初创期NGO

同时,在选择了负向影响的NGO中,认为影响持续一年及以下在初创期NGO中占比高达72%,远高于非初创期NGO的54%。对于非初创期NGO来讲,其业务发展已相对成熟,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进行业务调整更为困难。而对于初创期NGO来讲,在疫情冲击下业务模式、业务布局以及组织、人员管理等调整相对容易。也有机构反馈,可能是初创期机构没经历过类似情况,对未来的影响预期不足。

而在疫情期间最需要得到的支持上,有67%的机构选择了资金相关的支持,其中非限定性资金支持占比为44%,项目资金支持为23%,说明疫情期间NGO更需要的是更为灵活的非限资金以度过难关。

基金会应该做的是针对现有合作项目,灵活调整支持方式;开展专项资助,给予NGO活动空间,解决一线社会问题;以及善于反思总结,提炼模式,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在本次疫情中基金会之间的横向合作明显不足。基金会占据着较多的社会资源,若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协作支持,共同合力,则无法形成“1+1>2”的社会效益。

“同路前行 静待花开”

调研结果显示,在项目设计环节,25%的NGO认为最需要基金会提供关于 “如何整合项目内外部资源”的建议和支持,20%的NGO则希望基金会指导“如何进行项目创新”。

一方面,NGO若想持续发展,除必要的项目经费外,还需要多方面资源的配合支持。基金会的介入可以引导NGO发现并利用可供统筹使用的非资金资源,有助于项目的创新和迭代。另一方面,NGO的优势在于能及时观察到一线社会问题的动态,而弱势则是很多NGO在项目设计上经验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需要基金会提供项目创新的方法和指导。相较于项目结项时的反思总结,基金会在项目设计环节的引导更能让NGO防患于未然,以终为始,为后续项目执行制定正确的“航向”。

经历此次疫情,很多NGO开始思考如何构建可持续的业务体系,以及如何搭建资金来源渠道。一个专业、有凝聚力的团队对于项目执行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会成为NGO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关注点。

而从NGO对基金会的评分来看,本届调研中基金会的“组织发展”维度平均分为8.69,处于七个评价维度中的最低水平。一方面,基金会的培训缺乏系统性设计。培训内容过于理论不接地气,且无法及时回应NGO的新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培训支持。另一方面,NGO的多样化需求为培训开展增加难度。不同NGO由于所在地区和发展阶段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基金会很难仅通过培训同时满足所有NGO的期待。

在更看重资助官员的哪些特质的调查中,“宏观的视野、对机构可持续发展和团队建设的支持”成为NGO排名第二的选择,占比19%。NGO希望资助官员可以弥补其自身在资源获取能力、获取范围上的局限,助力项目迭代更新。实现共同依存、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