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news

“自然若比邻” 征选计划|以自然写作助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时间:2025-06-26 作者:北京市企业家环保

6月22日,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与单读联合发起的“自然若比邻”征选计划启动活动在单向空间举行。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自然写作征集,唤醒公众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搭建自然保护与人文创作的跨界桥梁。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吸引了众多环保爱好者与写作者积极参与。

“自然若比邻”征选计划启动活动现场

作家兼单向空间/单向街基金会联合创始人许知远、《三联生活周刊》出版总监罗丹妮、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莅临现场,同时《随机波动》主播冷建国作为线上嘉宾以视频形式参与讨论,《文化有限》主播超哥作为特邀主持人,大家一同围绕“自然写作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就征选计划初衷、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写作的范畴与价值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SEE基金会从2008年成立至今,已在全国多个地区落地环保项目。但我们逐渐意识到,除资金支持外,向公众传递真实的自然观同样重要。当下,短视频流行导致文字阅读被忽视,而自然写作能从文化层面激发公众对自然的情感共鸣。”杨彪表示,此次与单读合作,正是希望通过征选活动,将公众注意力从碎片化信息拉回深度思考,同时推动基金会在公众倡导方面进行“公众环境教育”探索。

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

许知远以自身的美国国家公园徒步经历为例,提出“自然是心灵觉醒的媒介”。他透露计划重走经常散步的公园、河畔,以“身边的自然”为切入点,呼吁写作者唤醒对自然声景、形态的敏感性。

“现在的自然写作,不仅是作家在创作,年轻人在记录,普通人也在尝试。”许知远表示,文字能将自然感受转化为集体意识,对抗技术时代的个体萎缩。通过文字与自然建立连接已成为新的文化趋势,这是令人欣喜的转变。

作家兼单向空间/单向街基金会联合创始人许知远

“在中文世界提出自然写作征选计划这样一个想法,体现的是文学与环保的跨界融合。在此基础上,好的自然写作更需兼具物种认知与情感深度,以自身经验打动读者。”罗丹妮表示,此次征选具有培育新创作者的潜力,其对写作者的呼唤力量,正让自然书写成为值得期待的文化实践。

《三联生活周刊》出版总监罗丹妮

冷建国通过视频分享了自己从东北农村到北京的生活经历,她从读书时便养成上山徒步的习惯,后将爬山与跑步结合成为越野跑者,在山林中既进行自然观察与运动训练,也寻得心灵归处。

“好的自然文学首先是好的文学本身。”冷建国表示,像《在黄昏起飞》《苔藓森林》等作品,以女性特有的细致与包容,展现出自然文学宽广的内涵,让读者看到其作为独立文学体裁的价值与力量。

《随机波动》主播冷建国通过视频参与活动

在活动现场互动环节,有观众就自然写作的“破圈”传播路径及自然教育进校园等议题提出疑问。针对上述问题,杨彪回应,基金会正通过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平台与科普博主合作,以精准触达替代广撒网。罗丹妮强调,自然写作的出版需要建立规范,未来需要引入专家评审。

此外,关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发展的矛盾,嘉宾一致认为,保护并非重返乡村,而是通过科学规划(如增加绿地连接、丰富物种)实现人与生态的共生,而自然写作能为这一过程提供思想与情感支撑。现场互动凸显了自然写作在破圈传播、教育落地及专业规范等方面的实践方向与思考。

现场观众进行提问

此次活动不仅开启了中文自然写作征选的新尝试,更通过环保、文学、出版界的跨界对话,为自然写作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勾勒出清晰路径——以文字唤醒感知,以感知推动行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比邻而居”,助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若比邻”征选计划启动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