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news

关于那些中国亟待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 你了解多少呢?|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时间:2021-05-25 作者:北京市企业家环保

 地球诞生至今已45亿年,自生命出现以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经历着物种的发生、发展、衰退与灭亡。在自然状态下,新物种的出现与物种灭绝的种数基本是平衡的,除非是受到非常大规模的影响。

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关于那些中国亟待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你了解多少呢?

从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研究数据来看,地球已经经历了五次物种大灭绝,分别是:

1. 发生于4.4亿年前奥陶纪大灭绝,导致85%以上的生物灭绝;
       2. 发生于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大灭绝,使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3. 发生于2.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导致96%以上的生物灭绝;
       4. 发生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大灭绝,约76%的物种灭绝;
       5. 发生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导致恐龙从地球上消失。

前五次的大灭绝可能由地外星体撞击地球、火山活动、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自然原因造成。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利基提出,地球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这一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与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不同的是,此次完全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地表植被破坏等造成的。

地球上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物种灭绝,科学家估计每天约有150至200个物种灭绝。

疏花水柏枝,为长江中下游消涨带的特有植物,植株在夏季水淹时处于休眠状态;冬季水退后,植株迅速恢复生长,立即抽枝长叶,随后即开花结实。三峡工程蓄水后,疏花水柏枝主要生境被淹没,2018年,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发现疏花水柏枝的新分布地,估计为全国最大野生群落。

 

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生物多样性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医药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也是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控制病虫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促进生物进化和自然演替等方面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家们估计全世界现存物种数量约1亿种,而迄今为止被科学描述并命名的仅有180万种,还有很多物种没有被人类认知与发现,非常不幸地是,很多物种在没有被人类所认知前就永远地消失了。

普雄原鲵,目前仅见于我国大凉山腹地的极狭窄区域,是现存青藏高原唯一具五趾的小鲵科动物。栖息地极其狭窄、种群数量极小。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等海洋生态系统。拥有高等植物约35万种,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6445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7%;已查明真菌种类1万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中国生物遗传资源丰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也是野生和栽培果树的主要起源中心。

中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使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与破坏,现存森林尤其是原始林面积狭小、分散,草场因超载过牧而退化严重,对动植物资源掠夺式开发利用,大气、水体与土壤的污染,旅游、采矿和围垦湿地及外来物种入侵增多,都是造成物种受到威胁与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直接原因。

距瓣尾囊草,仅分布于特定的环境中,在秋冬复苏开花,夏天枯萎。它看似一株小草,对栖息环境却要求很高,种子萌发率低,幼苗存活率低,喜欢生长在半风化状石灰岩裂缝内的腐殖土层上,而这一石灰岩类型起源于距今4~3.6亿年前的泥盆纪。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扩张,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尤其是有些对生境要求十分严格的物种,其分布区域非常狭窄,种群数量极少,如果生境被干扰或破坏,会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难以维持其正常繁衍,进而导致其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自然》杂志曾经发布的《全球最大植物调查揭示惊人的灭绝率》的文章就指出:自1900年以来,世界上的种子植物以每年近3种的速度消失,这比仅靠自然的力量——如自然演化、物种竞争高出500倍。

 

小种群物种的保护需要更多关注

一个物种的灭绝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组成它的种群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当生物种群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灭绝的风险会剧增。这是多种因素互相影响所造成的:一方面,小种群容易产生近亲繁殖,导致后代先天不良;另一方面,小种群更经不起数量的波动,稍大的波动可能就意味着灭绝。

广西青梅,现仅存1株母树,生长于海拔600米左右的坡地、丘陵地带,分布面积仅3000平方米。栖息地非常狭窄,天然更新困难,其保护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个物种灭绝,不仅会使人类永远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另外10-30个物种出现生存危机。

针对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通常采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两种方式。

就地保护是对物种分布的原生地实施有效的保护,是物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力、最高效和最根本的途径,不仅保护了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还维持了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平衡,保证了物种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物种与环境间的生态过程,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度。

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针对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将其转移至繁育中心、动(植)物园,进行特殊的保护与管理。同时,迁地保护可能对被保护对象的生长发育规律、系统和进化、繁殖等生物学规律有更深入的认知,从而为就地保护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对于在迁地保护过程中发展与培育出的物种种群或群落,时机成熟放回归野,逐步建立野生种群。

东黑冠长臂猿,被认为是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之一,分布于中国广西靖西县与越南重庆县交界的一片喀斯特森林中,全球仅存130只左右。

每一个物种都是地球历史上经过千万年进化的产物,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每一个物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人类走向孤独的脚步,多保存一个物种,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多继承一份有用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