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联合国将于9月30日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外交部和生态环境部于9月21日联合发布了峰会中方立场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从生态文明思想、国内政策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社会广泛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系统阐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成就和立场主张。
立场文件指出,中国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将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东道国,中国将积极筹备COP15,并愿与各国一道,推动达成既具雄心又平衡务实的大会成果,携手共建一个充满生机、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中国本土,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通过支持相关物种种群数量调查、评估与监测,开展基于社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支持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及专项科学研究,开展公众自然教育等,探索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社区及公益机构共同合作、资源整合的自然生境和物种保护模式,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
“3年间(2017-2020),中国企业和民间机构在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通辽和甘肃武威、敦煌等地区种植及养护了1.2亿棵树,种植总面积超过140万亩,预计控沙面积超百万亩。”
——引自《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
腾格里沙漠与巴彦浩特镇、贺兰山(杜华柱 摄)
2014年,阿拉善SEE启动了“一亿棵梭梭”项目,联合阿拉善盟政府相关部门、当地牧民、合作社,以及民间环保组织、企业家、公众,搭建起多方参与平台,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从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蔓延趋势,借助梭梭的衍生经济价值提升牧民的生活水平。截至2019年底,累计种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5,576万棵,约114.6万亩。
人工种植的梭梭林(丁乐平 摄)
公众自然教育方面,2014年,经过一年多实地考察调研、专家论证后,在腾格里沙漠东缘、距离巴彦浩特镇以西30公里的区域,建设“阿拉善SEE公益治沙示范基地“。
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基地(杜华柱 摄)
阿拉善SEE公益治沙示范基地的建成,除了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形成一道林草锁边带外,更是将治沙技术和治理成果做集成展示并推广,更好的用于自身项目发展和服务于当地生态建设。
2018年,首次将自然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荒漠化防治业务中,开发并设计出针对荒漠化防治的自然教育课程。
截至2020年9月,已有近千人次参加了荒漠化防治自然教育课程。在游戏、展览、体验、静思等多种方式的互动、体验中,让大家思考我们与这片土地的关系。
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课程
2020年6月,由阿拉善SEE、阿拉善左旗科学技术和林业草原局共建的林业和草原科普宣教基地正式揭牌。双方将深入探索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共建科普宣教基地新思路,以多元的视角向公众展示荒漠化防治新成效、共建共享模式下荒漠化防治科普工作新格局。
荒漠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希望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保护荒漠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荒漠增添更多绿色!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Building a Shared Future for All Life on Earth: China in Action》《Construire un avenir partagé pour tous les êtres vivants sur la Terre : la Chine à l’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