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news

BOOM!!!《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2019》重磅发布!

时间:2020-11-24 作者:北京市企业家环保

 前言


2020年9月7日下午3点,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联合在线发布《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2019》。这是我国非官方机构首次发布珊瑚礁总体状况的系统报告,是中国珊瑚礁监测网络(CCRMN)的重要成果。
本届线上发布会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179人报名参与,线上最高峰达109人。发布会由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副秘书长陈竹担任主持,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秘书长张立教授出席并做了嘉宾致辞。随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会长黄晖作为主讲嘉宾,对本次发布的《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2019》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发布会还特邀了来自汕头大学的刘文华教授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陈尚研究员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评价并对中国珊瑚礁保护献计献策。最后,黄晖研究员还对线上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


 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非常重要,在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减灾、降低温室效应与支撑休闲旅游及相关产业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我国珊瑚礁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对我国海洋自然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科学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南海海域的珊瑚礁,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暖化加剧与人类活动的增加,我国珊瑚礁面临的威胁日趋增多,整体处于衰退中。

为摸清珊瑚礁的生存状况,更好服务于保护管理与社会经济,我国从2004年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者通用的方法开展珊瑚礁监测工作,各监测调查单位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的珊瑚礁分布海域进行了珊瑚礁生态监测调查、珊瑚礁普查(Reef Check)以及围绕管理部门、涉海单位需求开展的专项珊瑚礁调查评估等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

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联络了我国开展珊瑚礁监测调查的10家单位(团队),于2018年7月发起组建了中国珊瑚礁监测网络(CCRMN),进行区域和全国的联网与合作,形成数据交流及分享的机制和规范。《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2019》就是CCRMN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该报告获得了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大力支持,报告由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负责组织各相关单位共同完成。

报告指出,中国珊瑚礁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华南大陆沿岸、台湾岛和海南岛沿岸以及南海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拥有很高的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一共记录造礁石珊瑚物种2个类群16科77属445种,其中南沙群岛的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最高,拥有16科73属386种。随后是台湾岛,拥有16科71属328种;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则分别有297种和251种;海南岛、广西和广东沿岸则分别有186种、82种和114种;香港地区则拥有97种;福建省的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最低,为5科7属7种。

报告认为,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中国不同区域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呈现下降趋势,局部区域的覆盖率甚至已经低于10%。就分布而言,相对于近岸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出现下降的趋势,离岸的覆盖率下降更为明显。不止于此,多地区的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许多区域从多样性较高的群落转变为以团块状为单一优势类群的群落。

报告强调,我国珊瑚礁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威胁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珊瑚病敌害。其中,气候变化引发的问题较为复杂,包括海水温度异常、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如台风和洪水灾害强度和频率的增加)等;人类活动则被认为是我国南海珊瑚礁退化的重要因素,包括过度捕捞、非法渔业活动、海水富营养化、海岸带开发、工程建设和滨海旅游等。此外,各种珊瑚病害和敌害生物的爆发也是珊瑚礁退化的原因,例如长棘海星、黑皮海绵和珊瑚疾病的爆发等。总体而言,我国珊瑚礁面临的压力往往并非单一类型,多为复合型。例如,近岸珊瑚礁面临着污染、富营养化和破坏性捕捞等长期持续压力,西沙群岛等岛礁的珊瑚礁则在过度捕捞和长棘海星爆发的影响下出现大面积退化等。

报告提到,我国珊瑚礁保护事业正蓬勃发展。我国珊瑚礁保护事业起步基本与世界主要国家同步,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广东在西南中沙和大亚湾等海域划建以水产资源和珍稀海洋物种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时,将区域内的造礁石珊瑚也列为了保护对象。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先后建立了多个以珊瑚和珊瑚礁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近四十年来,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物种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中都将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保护列为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国一些科研机构在南海诸岛和华南沿岸进行的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和实践以及民间对珊瑚礁保护的付出,共同为我国珊瑚礁保护与恢复贡献力量。

报告编写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等11个单位。

 你问我答!

网友:我想请问下,目前珊瑚礁保护执法的困境主要在哪些方面,国家是否有具体提高执法监督能力的计划?

 

 

黄晖:珊瑚礁相关法律已经很多了,最大的问题在于执法的力量和力度不足。保护区通常存在工作人员和船只不足的现象,无法有效管理那么大的海域。另外,执法力度也不够,导致犯罪成本太低。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国一直都在调整相关法律和执法体系。总体来讲,我个人对我国执法能力的不断提升很有信心。

网友:近期海南岛西北部珊瑚大面积白化,是否有过调查原因如何,下一步是否会有任何举措和工作计划?珊瑚保护目前最具有实操性的工作有哪些?其中哪些最紧迫?谢谢!

 

 

黄晖:我要补充一下,不只是海南岛西北部,近期在广西、西沙和南沙都有大面积的白化,其原因主要在于海水持续的高温,这也已经呈现在NOAA的珊瑚礁预警系统中了。关于工作计划,接下来我们可能会通过一些渠道向大众征集珊瑚白化的情况,然后才会到举措的层面。至于实操性工作,除了加强执法和我们科研人员要做好基础研究之外,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也十分重要,要培养公众的法律和海洋保护的意识。

网友:请问黄教授,目前南海珊瑚礁活珊瑚覆盖度的持续下降即生态退化的原因,是气候变化为主还是人类活动干扰为主?

 

 

黄晖:这两者都是引起南海珊瑚礁退化的原因,全球珊瑚礁退化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但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珊瑚礁退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网友:黄教授您好,2005年到2018年间南海珊瑚礁退化的原因,是长棘海星破坏、风暴物理破坏还是海温升高影响为主?或者说这几个部分的破坏有具体的比例吗?

 

 

黄晖:于西沙群岛的珊瑚礁,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长棘海星的破坏,而气候变化可能对南沙群岛的珊瑚礁的影响更大一点,但这方面的数据其实还不是很够,没法回答更具体的问题。

网友:黄教授您好,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海水温度的上升呢?

 

 

 

黄晖:国际上现在确实有科学家在研究局部降低海水温度的方法,比如通过人工上升流的方式将深层较冷的海水抽到表层降温。 

 

 

福利时间到啦  

 

 

《中国珊瑚礁状况报告》正式上线啦!大家可通过手机扫描下面二维码直接保存下载到移动端或在电脑端通过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zATRG-9_SP3K_deaIqpUw,输入提取码“Z52U”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