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项目 Brand project

诺亚方舟

简介

 

2016年,阿拉善SEE在原“长江第一湾高山森林保育”项目的基础上,建立“SEE诺亚方舟”项目。项目致力于中国西南山地原始森林和高原湿地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努力探索和推进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友善依存的关系,推进中国西南山地核心区域生物多样性全面保护探索机制,推动当地人主导和参与的落地保护,可持续利用当地生物资源,让当地人在保护中受益。 

截至2023年底,累计77只小绿孔雀在项目地诞生;优化和修复10,100公顷亚洲象栖息地;完成《滇金丝猴保护绿皮书》。推动喜马拉雅蜜蜂保护、濒危中草药保护、金沙江原生鱼类保护、新主植物园保护等众多项目,帮助水青树、漾濞槭、云南梧桐等濒危树种在原生地恢复。

  • 我要捐款
  •  

    微信扫一扫,助力环保

项目进展

2

2024

修复亚洲象栖息地395亩

 

1. 修复亚洲象栖息地 395亩

SEE诺亚方舟项目专家组对凉水箐和大烂坝的亚洲象廊道修复项目进行了后期验收和评估。至今距离项目开展已经1年半了,本次评估包括人工干预修复选择的种植苗木的效应、成活率、与周边植物比较的生长情况、周围的人为活动的影响,以及未来生态修复项目的管护。项目由SEE基金会资助,勐养管护所、云南省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南项目中心多方合作,于2022年2月-8月完成了项目区域生态修复工作,修复了亚洲象栖息地395亩。

图:验收现场

2.《SEE诺亚方舟生物多样性保护丛书》入选2023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

近日,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发布《关于公示202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的通知》,对评选出的100部(套)202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予以公示。云南科技出版社《SEE诺亚方舟生物多样性保护丛书》(5册)入选名单并通过公示,成为云南省唯一入选的科普作品。

《SEE诺亚方舟生物多样性保护丛书》选取了绿孔雀、亚洲象、滇金丝猴、中华蜂和金沙江土著鱼等云南特有或为主要分布区的旗舰明星物种,以绘本的方式生动简明地介绍了各个物种的生物特性、生活习性、分布和保护情况等信息。基于一线研究团队的实际经历创作完成,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 50亩绿孔雀食源地建设完成

基于前期的绿孔雀保护工作开展,2023年8月项目团队对腰村绿孔雀栖息地共同管护区回访中发现,经过5年的保护,腰村绿孔雀种群已从2018年3群,增长到7群,个体数量从17-22只左右,增加到50-60只。2018年至今,新生的绿孔雀雏鸟共计62只。同时经过监测,绿孔雀的活动范围已从2018年的3.37平方公里,拓展到9.44平方公里,扩散到村民家和周边橙子地活动。

为帮助绿孔雀补充食物来源,SEE诺亚方舟团队与新平林草局和腰村村委会达成协议,建设50亩绿孔雀食源地,为绿孔雀种群未来的扩散和种群廊道的联通,提供踏脚石。目前项目已完成蓄水池建设、土地备耕,以及绿孔雀食源植物的种植工作。

图:绿孔雀食源地上生长出的小麦

 

1

2024

保护中华蜜蜂

 

早在恐龙主宰地球的白垩纪,蜂类就已在地球上出现,它们为自然界中80%的植物传花授粉。

现今,由于大量的农药化肥使用,中华蜜蜂已成为濒危物种。小小蜜蜂不仅是自然环境中生态服务功能的一环,还是维持人类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

喜马拉雅蜜蜂是中华蜜蜂的一个亚种,SEE诺亚方舟项目连续八年在滇西北高原推广喜马拉雅蜜蜂养殖,带领当地村民养殖喜马拉雅蜜蜂,并免费为村民提供新型活框蜂箱及养殖培训,帮助村民从保护森林中受益。

图:空心砖蜂房内改良过的活框蜂箱

图:滇西北蜂农们饲养中华蜜蜂的自然环境

 

来听听村民的养蜂故事

 

李正勋在退休前是当地的小学校长。自2015年开始跟着SEE诺亚方舟项目的养蜂技术培训学习养蜂。零基础,从养2箱开始学习,一直养到了40-50箱,每年都有一定的收入,还带动了周边的养蜂户,成为一个养蜂据点。

图:养蜂骨干李正勋(右)分享养蜂成果

2023年春天邻居周围的油菜花喷农药,导致他的30箱蜂中毒死亡。最后剩下15箱,他只好把剩余的蜂箱搬到德钦县五境乡的朋友家,让蜜蜂休养生息,状况好一些后才搬到美良半山,蜜蜂终于恢复了健康。

目前,李正勋在香格里拉的西坡横台地上放了15箱蜜蜂。在那里,蜜蜂远离农地免受农药的毒害,但照顾蜜蜂路途比较远且辛苦。从技术上考虑,李正勋说,要向邻居做科普,不仅要说明养殖中华蜜蜂的带来的经济价值,更要说明养殖中华蜜蜂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中华蜜蜂。他还跟邻居说好,由他来打农药,在时间上避开蜜蜂出箱采蜜的时间,例如傍晚打药,第二天不开蜂箱,避免中华蜜蜂死亡。

当然,除了农药影响,中华蜜蜂还面临着大马蜂的威胁,李正勋在蜂场周围发现了外来物种大马蜂吃他的蜜蜂。便邀请了玉龙县石头乡兰香村的养蜂培训班同学雀贵军来帮助他打马蜂。他们守在马蜂窝前,把马蜂消灭。李老师说,维西塔城镇格化箐的滇金丝猴巡护员,李华也来帮忙了,现在中华蜜蜂和蜂蜜都安全了。

在SEE诺亚方舟项目组织的多次培训下,蜂农已经有意识地种植蜜源植物。为了给蜜蜂提供不同季节的蜜源植物,李正勋老师根据诺亚方舟项目编辑的《滇西北蜜源植物手册》,在蜂场地里种植了冬季开花的枇杷,春季开花的梅子树、海棠果、青刺果、核桃、板栗,还有野生的蔷薇花、千里光、香薷等灌木和草本植物,他也实验了云南南部蜜团花等植物。

让项目人员感到高兴的是,通过项目培训形成的养蜂-草药互助网络的成员村民们形成了良好互助关系,他们不辞辛苦,开车上百公里到同学家为蜜蜂解难,从玉龙石头乡到香格里拉上江乡,从维西县到德钦县。他们通过当地的智慧,优化解决和分享着养蜂所遇到的问题包括邻居喷洒农药、老熊破坏蜂箱取蜜吃、黄马蜂吃蜜蜂、无雨旱季时间延长等导致蜜源植物不足、高寒山区蜜蜂过冬等等。

图:蜜源植物——千里光

图:蜜源植物——野坝子

 

12

2023

2023年诺亚方舟项目做了哪些事?

 

2023年,项目持续在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生态关键区域,开展以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等旗舰物种为代表的生态系统保护。

亚洲象保护完成1100亩橡胶林下亚洲象栖息地与廊道修复,为勐腊-尚勇象群联通廊道。

图:亚洲象来到项目地活动

绿孔雀保护将2个管护小区交由当地林草部门和社区共同管护,由项目提供技术援助;并开始沿绿孔雀扩散方向建立踏脚石廊道和食物源;

图:人类活动影响下绿孔雀生存生境

滇金丝猴保护经过5年的监测保护,项目区域村民保护意识提高,人为干扰减少,滇金丝猴回到曾经的栖息地活动。

图:巡护员拍摄到的老君山滇金丝猴

在新主植物园组织150余位村民参与种植下7200株乡土树种,其中5700余株,由村民在项目提供的育苗大棚中繁育。

图:两个村小组超过140人参与新一年的乡土树种回归种植

在元谋干热河谷种植下1500株云南梧桐、在滇池放流1.8万尾滇池金线鲃、在金沙江放流1万尾齐口裂腹鱼,为滇西北、滇中、滇南等区域开展4场养蜂培训,提供60箱中华蜜蜂蜂种,新增1家养蜂互助合作社。

图:滇西北村民的蜂场

诺亚方舟项目的开展带来了哪些成效?

1. 亚洲象保护项目资助开发出预防亚洲象肇事的机动式声光报警系统并开展智能识别训练,在红外相机覆盖区域,亚洲象预警率达到100%,人象相遇产生的人员伤亡未有发生。

2. 从2017年开始,项目优化和修复亚洲象栖息地10100亩。

3. 腰村绿孔雀栖息地共同管护区内,绿孔雀种群数量从2018年3-4群,17-22只;增长到2023年7群,50-60只。绿孔雀活动范围从2018年3.37平方公里,增加到2022年9.44平方公里。

4. 老君山滇金丝猴巡护队巡护范围由2018年的100平方公里,拓展到2023年的320平方公里。猴群从往年距离周边村子有10公里左右的位置活动,今年已来到,距离村子2公里的地方活动,更靠近人群。

5. 新主植物园经过6年回归种植乡土树种18,389株。

6. 滇西北从0开始,建立养蜂互助合作社11家。

感谢所有爱心网友长久以来的关注和支持,与我们携手一起支持保护中国西南生物多样性,期待您的持续关注和支持!

 

11

2023

保护绿孔雀,持续在行动

 

1. 绿孔雀保护工作持续开展

 

基于此前绿孔雀保护项目的宣传与培训,村民对绿孔雀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项目地周边的社区村委会主动提出,在保护小区周围的闲置土地上进行绿孔雀食源植物的种植。因此,SEE西南项目中心团队在实地考察后,于2023年10月与村委会达成协议并与县林草野保专家共同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规划,在绿孔雀向外扩散的路途上,建设50亩绿孔雀食源地,进行绿孔雀栖息扩大实验。

图:人工林下除草

经过5年的保护工作,绿孔雀种群和数量与2017 年项目刚开展时相比已经翻倍,绿孔雀的栖息地也已经由原来的区域向外扩散。因此本项目以原有的栖息地边界为起点,选择在绿孔雀向外扩散的方向区域建立踏脚石廊道和食物源,为扩散的绿孔雀补充食物,让原本破碎的栖息地扩大和连成整片。

图:挖掘机备耕

历史上,绿孔雀惯常在村民的庄稼地里觅食。所以本次恢复计划利用村中闲置土地,种植绿孔雀喜食植物,包括豌豆、荞麦等。同时将附近的天然水源引到扩散的区域,为绿孔雀的食源和水源提供稳定的保障。

图:铺设水管

图:建成的蓄水池

至11月底,项目已按计划对荒废的农地进行间伐和重新整理,完成20余亩地的备耕和豌豆种植,完成4.5公里水管铺设,建成一个7.2方的灌溉与绿孔雀补水的蓄水池。目前正在持续进行另外30亩土地的备耕工作。

同时,为了保护更多分布在保护区外的绿孔雀,项目对过去有绿孔雀分布区域持续关注,并鼓励当地社区与基层巡护队进行保护。

 

2、继续推进亚洲象栖息地修复

 

2023年,为了保护热带雨林、修复亚洲象的栖息地与廊道,同时改善单一的橡胶林下,雨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引发的水资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等问题。项目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和尚勇子保护区之间曼庄村的橡胶林中,选取热带雨林中常见的经济价值高、用途广的植物,完成了1101亩的环境友好型胶园试验示范地建设。并于11月1日,进入后期管护阶段。

11月27日项目组成员到项目地查验了这一个月的苗木生长状况,经查看整体情况比较好,部分牛樟已长出新芽,树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种子种植情况稍差,有部分种子已发出新芽,后期要持续关注种子发芽情况。并将持续关注苗木成活率,必要时进行补种、打药杀虫、除草、浇水等工作。同时专门召集了部分村民一起学习如何进行苗木管护,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到后期管护当中来。

图:种植方向村民讲解如何管护树苗

图:部份牛樟已发出新芽&冬季铁刀木已落叶

 

3. 中华蜜蜂保护

 

2023年,中华蜜蜂养蜂项目持续在滇西北、滇中和滇南开展。11月,在项目组带队下,对滇西北3个养蜂合作社考察,村民通过建设8个蜂箱为1组的水泥“蜂房”、沟通邻居改变作物施药时间等创新方式,应对由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少雨蜜源植物不足、化肥使用、黑熊肇事、高寒山区蜜蜂过冬等困难,并基于项目建立的养蜂-草药互助网络,分享经验,促进养蜂技巧传播,形成良好的互助关系。目前滇西北养蜂互助合作社已达11家。

图:养蜂骨干介绍空心砖养蜂房&蜂房内的改良过的活框蜂箱

 

10

2023

1. 查看亚洲象栖息地修复工作进展

 

10月23日,SEE诺亚方舟项目团队和项目首席科学家杨宇明教授来到勐腊县曼庄村,查看并了解2023年度的亚洲象栖息地及廊道修复项目进展。该项目在勐腊-尚勇两个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子保护区之间的1100亩村民橡胶林地,种植望天树、羯不罗香、铁刀木等10种兼具经济效益的雨林树种,在改善橡胶林地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推动当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让当地村民受益。

经过检查,种植塘的宽度和深度达到80cm*80cm符合要求,插棍子下去感觉土质比较松软,对植物生成是有利的。但项目区域土地是砖红壤到赤红壤,肥力会差一些,在版纳这样的湿热区域,需要适当补充磷肥。目前从打塘、种植的方面来看,存活率总体是达到要求,后期好需多加管护。

图:村民们为橡胶林下种植的雨林树种小苗绑上小直杆帮助小苗生长

图:村民拍到在修复区域出现的亚洲象

2. 1万尾金沙江土著鱼苗回归自然


为了保护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的土著鱼类,项目通过大理大学大理高原水生物资源繁殖场,人工繁育出1万尾金沙江土著鱼苗(齐口裂腹鱼)。于10月1日,放归到金沙江奔子栏段,助力金沙江中的土著鱼类恢复。

齐口裂腹鱼分布在长江上游的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干支流,青海主要分布于班玛县玛柯河。它为底层鱼类,要求较低的水温环境并喜生活于急缓流交界处。以着生藻类为主食(如硅藻、蓝藻、绿藻),也吃一些水生昆虫和植物种子,摄食时以其发达的下颌角质边缘在岩石上刮取着生藻类,随刮随吸,在其刚刮取过的岩石上留下明显的痕迹。

图:鱼苗通过供氧货车运送到金沙江边,并用小桶将鱼苗放归金沙江

图:齐口裂腹鱼苗回归金沙江

3. 金沙江土著鱼类保护和干热河谷修复考察

 

10月18日上午,SEE诺亚方舟项目受邀参加了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楚雄州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元谋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年云南省金沙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该活动旨在保护金沙江水生野生动物。本次活动增殖放流了土著鱼40万尾,包括金沙鲈鲤、光唇鱼、云南裂腹鱼等,现场还开展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展示、知识讲解。

活动后,项目团队来到位于楚雄元谋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对前期归回种植的2000株云南梧桐进行考察,并就云南干热河谷等区域可选种用于栖息地修复同时带动当地村民经济的作物进行的探讨。

图:金沙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图:育苗大棚中的云南梧桐长势良好

图:云南梧桐在回归种植地健康生长

 

9

2023

1、2023年度滇金丝猴科考夏令营顺利举办

为了倡导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积极行动、生态保育的理念,新一届的滇金丝猴科考夏令营开始了,来自上海、南京、重庆、湖南等地的9个亲子家庭相聚于云南丽江。在本次滇金丝猴科考夏令营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旗舰物种的观察,学习野外记录的技能和科学观察的能力,体验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与一线保护工作者、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交流,拓宽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亲身实践了解环境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方法,通过参与式培训、实践、反思,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份子,让保护生态环境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

图:户外领队老师和孩子们分配野外任务

图:孩子们在保护区中的茶马古道穿行

2、SEE诺亚方舟项目成果分享

9月26-30日,第十届生态恢复世界大会在澳大利亚达尔文举办。本次大会将有来自世界 80 多个国家的 1000 多名全球生态恢复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参与。SEE诺亚方舟项目组向大会申请并组织了一场涵盖亚洲象保护、绿孔雀保护、红树林保护等项目的分享会议,向世界分享中国生态修复实践的案例故事并讨论未来世界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

图:团队向来宾分享绿孔雀保护项目

图:参加本次会议的项目人员在现场合影

 

8

2023

1、腰村绿孔雀种群已从2018年3群增长到7群

今年年初,在省、市、县各级林草部门、林业站、乡政府、村委会、云南野保专家、资方代表等共同见证下,由SEE诺亚方舟项目组与多方,历时5年建立的绿孔雀栖息地共管保护小区,交由了国家林草主管部门管理。

8月17-18日(周四-周五),项目团队对腰村绿孔雀栖息地共同管护区进行了半年1次的实地回访,了解管护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在云南旱情背景下补水补食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村支书提出的绿孔雀栖息地修复建议及预算规划进行实地考察,参与人员包括:SEE西南中心秘书长肖今、腰村村支书刘兴强、新平县林草局野保股工作人员施文安、巡护队长颜忠荣。

在林草部门的管理下,绿孔雀村民保护巡护队在保留之前7名巡护员基础上,新增1人;巡护、补水投食、监测等保护工作持续按照SEE诺亚方舟项目前期探索的方式进行开展。 据巡护员介绍,目前监测到腰村绿孔雀种群已从2018年3群,增长到7群,同时绿孔雀已出现扩散到村民家和周边橙子地活动;今年新生小绿孔雀2群,共7只。同时在林草部门资金支持下,腰村项目地新 建设了管护房、厨房,完善了通水通电通网络的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根据实地考察,下一步SEE诺亚方舟项目团队,拟利用村中的闲置农地,资助村民开展绿孔雀食源地修复实验,为绿孔雀种群未来的扩散和种群廊道的联通,提供踏脚石。

图:项目执行团队与腰村村委会、新平县林草局野保股、巡护队交流绿孔雀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图:项目团队和巡护员、村民一起考察拟开展绿孔雀栖息地修复的水源地位置

图:在林草部门资金支持下,腰村项目地新建设了管护房

2、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分布调查项目

云南是我国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为了保护这些珍稀濒危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云南建立了大大小小166个各级自然保护区,但在保护区之外的区域,由于调研资金匮乏,关注度不高,导致野生动物分布情况及其生存现状相关资料不足。为了推动保护区外的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作,8月21-28日,SEE诺亚方舟项目团队实地踏查了有一眼望三国(中国、越南、老挝)之称的江城三国庄园、曼庄村茶胶场、勐海西定乡、澜沧糯扎渡等地,与IUCN国际雉科专家组专家一同就野生动物的调查工作进行研讨,制定下一步通过无线红外相机技术与样线调查技术,对滇南区域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进行考察。

图:本次考察的执行团队和专家老师、保护区工作人员合影 

3、保护濒危的云南梧桐

金沙江干热河谷受“焚风”效应和地势环境的影响,常年干燥少雨,蒸发量是降雨量的6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且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不足5%。金沙江两岸总是一片乱石、干草、稀树的酷热与干旱景象。云南梧桐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就生活在这样生态极端恶劣的环境中。

很早以前,金沙江两岸的居民会剥取云南梧桐的树皮搓制麻绳,用作缰绳和背篓的背带。然而从1950年到1980年间,随着社会发展,人为砍伐、水土流失加剧和生存环境遭破坏等因素影响,导致云南梧桐数量急剧减少,并一度被世界保护联盟(IUCN)列为野外灭绝物种。

为了保护云南梧桐这一极小种群物种,2020年开始,SEE诺亚方舟项目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了云南梧桐保护行动,从云南梧桐种子的野外收集保存(1万粒),到建立云南梧桐就地保护点,再从加快种苗繁育和野外增强回归种植2000株、到野外植株的迁地保护300株等。

8月诺亚方舟项目通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的专家和当地村民,在元谋干热河谷黄瓜园小雷宰的保护点再次回归种植下1500株云南梧桐,帮助这一极度濒危的极小种群物种在原生地恢复。

图:村民从育苗地取出云南梧桐苗

图:村民们将云南梧桐苗回归种植到野外环境中

图:种植下的云南梧桐苗

7

2023

1、项目执行情况   

2022年1月-2023年7月,在亚洲象保护过程中,项目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勐阿镇、大渡岗乡、景讷乡三个区域,对亚洲象栖息地和廊道进行优化和修复,共计完成1,638亩的修复工作,种植亚洲象喜食植物和雨林树种超88万棵。

在绿孔雀保护工作中,巩固已建立的两个绿孔雀栖息地社区共同管护区的保护制度,通过巡护监测、补水辅食等保护方式,2022年绿孔雀项目地新增17只小绿孔雀。2023年1月,在林草部门指导见证下,完成对两个项目地的评估总结,并正式将两个保护小区交由国家林草主管部门保护管理。

在滇金丝猴保护中,为改善贫苦区域人居环境,项目向白马雪山南仁社区提供26套生态卫浴;在新主植物园项目地,项目组织村民回归种植了11,169棵乡土树种,其中的5,336棵乡土树种,是在中国科学院丽江高山植物园指导下,由村民在项目大棚中繁育。

2、项目故事:
诺亚方舟留住家园项目在中国西南山地开展保护工作,在广大捐赠者的支持下,山里的改变与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SEE基金会、中科院和社区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开展对应项目的区域,曾经水土流失的沟壑,如今已成一片绿洲;曾经蝇虫遍布的旱厕,如今已是一个个生态卫浴;曾经遍布垃圾的河道,如今已整治初见成效;曾经不足500只的绿孔雀,近年来在栖息地茁壮繁衍,现在每年都能看到小孔雀跟着孔雀妈妈觅食嬉闹;曾经布设山林的猎扣,变成了保护自然的森林蜂场;曾经布满渔网的水域,在沿江村民共同监督巡防下,逐步恢复生态;曾经受亚洲象活动影响提心吊胆的村民,如今在预警系统的帮助下,能够与亚洲象时空交错,正常作息,踏实入梦乡。诺亚方舟留住家园项目,在与政府、科研等等多方合作下,完成全境动态监测,为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方向。

诺亚方舟留住家园项目感谢广大的爱心人士、政府行业部门、科研院校、企业团体、在地伙伴、村委村民等等各方的付出与努力。在当地人日复一日的守护下,曾经水土流失的沟壑,焕发出生机。

2017年和2022年相同角度、相同位置变化。

6

2023

新主植物园乡土树种回归种植

项目团队在新主植物园协助当地村民种植下7,200株树苗。

世界环境日前夕,SEE诺亚方舟项目团队在新主植物园,协助当地村民完成2023年度乡土树种回归种植工作。本次植树共有2个村民小组的150余位村民参与,种植下7,200株树苗。

植被恢复和种群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2018年开始,新主村村民连续6年对新主植物园进行回归种植,6年共种下18,389株树苗。

六年来,他们每日在山中巡护2169天以上。18,389次重复,挖苗、运苗、挖坑、植树、浇水、遮荫,这是在地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践行。他们是自己家园最好的守护者。

图:植树开始前的动员与分工

图:村民们将育苗大棚中的乡土树苗取出移栽到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