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阿拉善SEE在原“长江第一湾高山森林保育”项目的基础上,建立“SEE诺亚方舟”项目。项目致力于中国西南山地原始森林和高原湿地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努力探索和推进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友善依存的关系,推进中国西南山地核心区域生物多样性全面保护探索机制,推动当地人主导和参与的落地保护,可持续利用当地生物资源,让当地人在保护中受益。
截至2022年底,累计70只小绿孔雀在项目地诞生;优化和修复600公顷亚洲象栖息地;完成《滇金丝猴保护绿皮书》。推动喜马拉雅蜜蜂保护、濒危中草药保护、金沙江原生鱼类保护、新主植物园保护等众多项目,帮助水青树、漾濞槭、云南梧桐等濒危树种在原生地恢复。
1、项目执行情况
2022年1月-2023年7月,在亚洲象保护过程中,项目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勐阿镇、大渡岗乡、景讷乡三个区域,对亚洲象栖息地和廊道进行优化和修复,共计完成1,638亩的修复工作,种植亚洲象喜食植物和雨林树种超88万棵。
在绿孔雀保护工作中,巩固已建立的两个绿孔雀栖息地社区共同管护区的保护制度,通过巡护监测、补水辅食等保护方式,2022年绿孔雀项目地新增17只小绿孔雀。2023年1月,在林草部门指导见证下,完成对两个项目地的评估总结,并正式将两个保护小区交由国家林草主管部门保护管理。
在滇金丝猴保护中,为改善贫苦区域人居环境,项目向白马雪山南仁社区提供26套生态卫浴;在新主植物园项目地,项目组织村民回归种植了11,169棵乡土树种,其中的5,336棵乡土树种,是在中国科学院丽江高山植物园指导下,由村民在项目大棚中繁育。
2、项目故事:
诺亚方舟留住家园项目在中国西南山地开展保护工作,在广大捐赠者的支持下,山里的改变与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SEE基金会、中科院和社区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开展对应项目的区域,曾经水土流失的沟壑,如今已成一片绿洲;曾经蝇虫遍布的旱厕,如今已是一个个生态卫浴;曾经遍布垃圾的河道,如今已整治初见成效;曾经不足500只的绿孔雀,近年来在栖息地茁壮繁衍,现在每年都能看到小孔雀跟着孔雀妈妈觅食嬉闹;曾经布设山林的猎扣,变成了保护自然的森林蜂场;曾经布满渔网的水域,在沿江村民共同监督巡防下,逐步恢复生态;曾经受亚洲象活动影响提心吊胆的村民,如今在预警系统的帮助下,能够与亚洲象时空交错,正常作息,踏实入梦乡。诺亚方舟留住家园项目,在与政府、科研等等多方合作下,完成全境动态监测,为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方向。
诺亚方舟留住家园项目感谢广大的爱心人士、政府行业部门、科研院校、企业团体、在地伙伴、村委村民等等各方的付出与努力。在当地人日复一日的守护下,曾经水土流失的沟壑,焕发出生机。
2017年和2022年相同角度、相同位置变化。
新主植物园乡土树种回归种植
项目团队在新主植物园协助当地村民种植下7,200株树苗。
世界环境日前夕,SEE诺亚方舟项目团队在新主植物园,协助当地村民完成2023年度乡土树种回归种植工作。本次植树共有2个村民小组的150余位村民参与,种植下7,200株树苗。
植被恢复和种群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2018年开始,新主村村民连续6年对新主植物园进行回归种植,6年共种下18,389株树苗。
六年来,他们每日在山中巡护2169天以上。18,389次重复,挖苗、运苗、挖坑、植树、浇水、遮荫,这是在地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践行。他们是自己家园最好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