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项目 Brand project

任鸟飞

简介

 

“SEE任鸟飞” 是以中国候鸟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旨在通过民间机构发起、企业投入、公众参与的社会化保护模式,开展民间保护网络行动、鸟类研究与公民科学、政策建议与倡导等工作,推动中国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 

截至2022年底,累计支持81家机构在117个保护空缺地开展保护项目,保护超过4,000平方公里的鸟类栖息地;提交鸟类调查记录超过31万条,共记录700余种鸟类;提交盗猎、污染和开发建设等威胁记录超过3,000条;开展公众参与和科普教育活动近1,400次,累计覆盖超过88万人次。

 

  • 我要捐款
  • 微信扫一扫,助力环保

项目进展

7

2023

1、项目执行情况
2022年1月-2023年6月,支持全国48个公益伙伴在53个保护空缺地块开展巡护、监测与宣传教育的工作。守护了约3,800平方公里湿地,开展鸟类监测与巡护行动并提交鸟类记录2,777天次,进行了1,971次湿地巡护活动,提交鸟类记录108,300条,记录超过600种鸟类,鸟类及栖息地威胁记录802条,自然教育与公众参与活动410次,影响超过10万人次。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丹顶鹤、白枕鹤、中华秋沙鸭相关保护工作。


SEE基金会联合腾讯基金会发起“全民观鸟节”公民科学活动,在2022年国庆节期间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共944人参加活动,提交数据达到8,004次,记录到鸟种数589种。希望有更多的公众了解观鸟行为并进入观鸟领域,进而关注、认识及记录鸟类,提升保护鸟类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2、项目故事
莫国巍,大学就读于广西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是任鸟飞伙伴柳州市观鸟协会的调查员,因对鸟儿的热爱,业余投入很多精力在任鸟飞钦州地块开展候鸟及其栖息地相关保护工作。


他本职工作是柳州一所消防培训学校的负责人,也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不少媒体人。他会拉着媒体人一起下鸟坑,亦或是将地块的保护情况传达给媒体朋友。慢慢地,他成为了水鸟调查团队中的“资深媒体特约评论员”。而钦州地块的鸟类故事也因他提供的素材内容,逐渐出现在各类媒体上,钦州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西总站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在保护鸟类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和关心候鸟及滨海湿地,这样才能拥有更多强大力量加入到保护队伍中。

莫国巍©SEE任鸟飞钦州调查组

 

6

2023

持续开展水鸟及其栖息地调查

4月至6月,任鸟飞伙伴在广西持续开展水鸟及其栖息地调查,收集基础数据为后续鸟类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4月15日,任鸟飞伙伴美境自然邀请志愿者一同来到山心沙岛站开展春季底栖调查(了解当地水鸟食物情况),紧随3月份已开展的冯家江口与西场的底栖调查之后。三个地块都是伙伴识别的北部湾重要滨海湿地,是迁徙季内大量水鸟停留觅食的场所。绕过长满了木麻黄的沙岛,见到了低潮区丰富的底栖生物。

 

 

4月27日,北海下村正式进入了非迁徙季,但任鸟飞伙伴在鸟类常规调查(调查该地鸟类种类和数量)中在小冠沙的滩涂上仍能见到近千只流连忘返的金斑鸻和灰尾漂鹬。其中最特殊的莫过于两只带旗标的灰尾漂鹬,隐藏在众多同类之间。

 

 

 

5月14日至17日,任鸟飞伙伴美境自然在合浦竹林盐场、党江针鱼墩、乌坭、冯家江口四地开展水鸟调查(主要针对滩涂中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开展调查)。竹林盐场这个季节最多的是灰尾漂鹬,数量不下两百。铁嘴沙鸻、红颈滨鹬、翘嘴鹬等也曾短暂地出现在了望远镜里。党江针鱼墩则数量稀少,只见到少量的白鹭与池鹭,反而海鸭则数量惊人,占据了整个高潮区。乌坭的滩涂上,放眼望去全是打沙虫的高压水枪,灰尾漂鹬的数量不算少,但和白鹭一起挤到了滩涂边缘;冯家江口还是一如既往地平静,只有少量鸻鹬在安静觅食。

 

 

5月20日,志愿者们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参加了第一次水鸟辨识培训,赵岩岩老师从特征出发,带大家入门了鸟类辨识。下午,大家又走上小冠沙滩涂,从实践出发,辨识了滩涂上的数种水鸟,学习了望远镜的使用,为水鸟辨识的第一课提交了满意的答卷。志愿者深入参与自然教育活动,认识、了解鸟儿,从而加入到鸟儿保护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