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news

阿拉善SEE参加“迈向昆明:商业与金融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预热活动论坛

时间:2021-06-17 作者:北京市企业家环保

 2021年6月6-7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平行活动“商业与生物多样性论坛”预热活动在昆明举办。本次活动以“迈向昆明:商业与金融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由《公约》秘书处、生态环境部联合主办,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论坛及COP15云南省筹备办联合承办,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等17家单位支持举办。

此次预热活动共设有九大分论坛,以“可持续食物系统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企业保护生物多样性在行动”为主题的分论坛一于6月6日顺利举行,由世界资源研究所牵头,中国国际商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正大集团、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承办。旨在提高各方,尤其是工商业对食物系统可持续转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推动企业将可持续食物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纳入发展经营的规划和决策,为企业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议程协同及联合国2030议程提供支持。

▲ 圆桌论坛活动现场。

全球食物系统与80%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相关,同时贡献全球1/3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多利益相关方对话圆桌讨论环节中,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理事、西南项目中心主席、阿拉善生态产业联合会主席叶明指出,如果从企业的角度讨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从效率的角度出发。“企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效率高,如果用企业家的思维去做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在运行上可能效率更高、更直接。”

SEE诺亚方舟就是企业思维家运用的体现。叶明解释道:“云南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气候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全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对滇金丝猴、绿孔雀、亚洲象等旗舰物种进行针对性的保护,SEE诺亚方舟更好地保护了西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西南项目中心开展了“诺亚方舟”保护项目,采取了森林居民保护和养殖中华蜜蜂-喜马拉雅蜜蜂、种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培训、金沙江土著鱼类保护,滇金丝猴、绿孔雀、亚洲象等物种保护等措施,目的是保护西南山地高山原始森林的保育和生物多样性。

在谈及如何让政府帮助企业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到战略规划中,叶明认为支持企业可持续食物系统转型,加速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有好的市场机制,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要有标准,法律法规和政府要规范这个市场。

▲ 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理事、西南项目中心主席、阿拉善生态产业联合会主席叶明。

除政策法规外,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如何监测并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呢?北京市维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牟正蓬有自己的答案。她表示,为了应对绿洲农业中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致力于改变当地的灌溉方法,在市场上开发了一系列节水小米的衍生产品,在市场领域通过产品和消费者沟通、渗透环保的理念。

“在处理水和非常脆弱绿洲地区的生境关系时,我们让农民用滴灌带的方式参与环保。除了控水之外,我们还换了品种,可以更好地节水。通过多年的合作,我们在当地已经建立了品牌和社区,与农民也建立了互相信赖的合作关系,”牟正蓬补充道。

来自世界资源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正大集团、伊利集团、阿里巴巴、嘉吉等机构和企业做了主题发言,探讨了食物系统转型对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适应气候变化协同的重要意义及中外企业相关实践。来自正大集团、先正达、玛氏、雪川农业、百威、DSM的企业代表就粮食安全与生物多样性展开了讨论,探讨了企业如何探索并实践可持续农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平衡、创新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而推动建设价值链上下游的生态共同体,实现食物系统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企业是可持续食物系统转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持续发展,同时助力推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成果的达成,以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及落实。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食物系统可持续转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多项议程具有协同效应。推动食物系统转型需要多利益相关方合作,推动相关行动与机制。除了企业行动之外,还需要政策引导、金融支持、多方参与,拓展伙伴关系网络,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为推动食物系统转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