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news

今天格外想念那些梭梭和节水小米... |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时间:2021-06-18 作者:北京市企业家环保

6月,阿拉善地区的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正是农作物一年长势最好的时节。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农田,节水小米的幼苗正在开心茁壮地成长,长势喜人。

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手持GPS,根据农户申报的种植面积进行实际种植面积的核实。田间地头,好不热闹。

▲ 工作人员正在核查小米种植面积。

然而早在十多年前,许多农户对种小米能比种玉米节水这事还是将信将疑。即使有愿意尝试种植的,最多也不会超过10亩。如今已累计有650户阿拉善当地农民参与了节水小米的种植,累计种植面积超2.86万亩。

这些年,我们从未停止过对荒漠化防治的探索与实践。


01
多年的基础研究是成功的关键

▲ 工作人员开展野外调查。

荒漠化带来的影响很多,到底该聚焦解决哪类影响,成为荒漠化防治项目首要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所有的行动都需建立在客观事实和自然存在之上。只有科学合理的认知,才能帮助做出决策。

从早期荒漠化防治项目开始,如草籽撒播、能源替代、生计项目、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及社区的村民自治,都是基于大量的社区考察、科学研究而制定出的项目策略。每一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都得益于自身的基础研究。

“一亿棵梭梭”和“地下水保护”两大项目实施的核心内容正是多年来研究调查的沉淀。就像节水小米的出现,而是在当地尝试过多种节水作物的种植实验后才得出的最优解。


02
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循环发展

▲ “梭梭+肉苁蓉”已成为当地生态社区的特色产业。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原则之一是“预防为主,治理结合”,本质上是以保护为前提的治理思路。

我们曾在阿拉善天然梭梭林分布的地区,与当地社区共同制定出适合当地的“村约”,以此来“约束”大家不破坏天然梭梭林,并对其进行保护。

我们不仅保护原有的环境资源,而且也保护人工干预后的成果。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需要十年的时间,而保护它们可能需要上百年。更重要的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利用创造的财富继续投入到保护的行动中,真正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循环发展。如今,“梭梭+肉苁蓉”成了当地社区的特色生态产业。


03
搭建平台汇聚力量干大事

▲ 阿拉善SEE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

荒漠化的防治需要联合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了一套“项目+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科研单位+农牧民”的发展模式。

在此模式下先后建设了集生态恢复、科研监测、产业示范、环境教育为一体的农业节水示范基地、公益治沙示范基地、生态教育示范基地,为社会各界参与荒漠化的防治提供了平台与窗口。截至2020年底,直接或间接参与荒漠化防治的公众达5.5亿人次。


04
创新与拓展提升公众参与感

▲ 荒漠化防治正在逐渐深入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快速发展,给荒漠化防治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荒漠化防治在过往项目运行的基础上,依据“可看”“可测”“可衡量”的原则,将荒漠化防治议题下设计的项目“颗粒化”、“具象化”,让公众利用基本的生态常识,直接、客观地了解荒漠化防治这一环境议题。比如一棵成年的梭梭可固十方平米的荒漠、食一斤节水小米,可节约一方地下水。

当项目与社会公众建立了基础共识后,提升项目参与感就变得尤为重要。作为“蚂蚁森林”的首个公益合作伙伴,SEE基金会将生活情景与“种树参与荒漠化防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荒漠化防治”场景化。

正如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副会长常付田所说,我们在荒漠化防治的道路上不断求索,不断激发自身的价值,根据社会组织的特点探索出了一条全社会参与荒漠化防治的道路,也为其他项目的实施做到了示范作用。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荒漠化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前,还需要继续努力,稳扎稳打,坚持以时代发展为背景,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在荒漠化防治的道路上开创新的局面。”

▲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副会长常付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命运共同体。沙作为荒漠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治理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到其他生态要素。接下来,阿拉善SEE荒漠化防治工作在现有的方向下,重点围绕黄河上游植被恢复与保护利用项目、生态服务功能体系建设、项目数字化平台建设。


荒漠化防治,我们有话说

6月17日是世界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在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阿拉善地区的环境呈现了新面貌。

▲ 成片的梭梭林。

这一路走来,我们的同行者越来越多。有扎根这片土地的人,有不离不弃的人,有默默支持与奉献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你的支持和陪伴,才让我们治理荒漠化的道路不再孤单,才让我们为地球添些绿的信念始终不变。

在此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想对荒漠化说些什么。

 

骆作文,来自阿拉善当地的人

作为阿拉善的当地人,在过去我看到当地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荒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总希望自己可以为了改变家乡做点事。如今,在当地林草部门、SEE基金会的支持下,当地乡亲们种植了梭梭这种本土的沙生植物,看到生态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我很开心。

 


罗怡菲,亲手种过梭梭的人

去阿拉善亲自种梭梭,是我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之前对荒漠没有具体的概念,直到真实地踩在沙地上,我才意识到,这片被荒漠化侵蚀掉的土地竟如此真实地呈现在眼前。项目人员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更在努力改变“人”观念,动员当地农民种梭梭,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

想到离开阿拉善的那天,下着小雨,沿路又碰见了好多没有见过的沙漠植物,长得和梭梭很像但又不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只希望梭梭们能够健康长大。

 


李欣,抢能量云种树的人

之前,我都是在蚂蚁森林抢能量种梭梭。这今年5月,我才有机会看到它们。我从深圳出发,坐3小时的飞机,再坐2小时的汽车,终于达到了梭梭第一线——阿拉善。第一眼的感受是,荒漠化问题真的是迫不容缓。如今,我们只能靠两个巴掌大的梭梭阻止或者减少黄沙吹入黄河。烈日下打水灌溉梭梭弱苗,风暴后验收梭梭成活率,我能感受到“草根”的力量。在大自然的风沙中,要对大自然的有敬畏,珍惜每一颗草,因为它们在帮我们守护未来。


孙静,扎根阿拉善8年的四川人

当我第一次来到阿拉善,正赶上一个植树活动。我当时看到种植的梭梭苗,还以为是草,结果到处询问要种的树在哪呢?

2021年,再次来到当年种下梭梭的地方,昔日亲手种下的那棵梭梭已长到一人多高,整个区域放眼望去,郁郁葱葱,俨然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林子里不时窜出的野兔、跳鼠、石鸡等小动物,让我不敢想像这里曾经是一片连草都没几株的荒漠。

目前种下的梭梭已形成了数百个这样的“森林”,在防风固沙的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绿色和宜人的风景。每次站在这样的林子里,心里面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希望在未来,荒漠不再蔓延,地球更多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