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外交部等多部门在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共同开展2021年西沙海域海龟放流活动,将160只罚没救护的海龟放归大海。
▲ 160只海龟在西沙海域被放归大海。
本次放归的海龟是由江苏省检察院查获,经渔业主管部门组织救治和野化生存训练,均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每一只海龟都安装了专用标识,以减少其再次被非法捕捞、交易的风险。
据了解,我国海域的海龟,包括绿海龟、太平洋丽龟、玳瑁等种类,是我国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旗舰物种,具有极高的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2021年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将我国分布的海龟保护级别由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提升为一级。
▲ 即将被放归大海的海龟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关于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决策部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报请国务院批准并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海龟等302种水生野生动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先后颁布实施了海龟、斑海豹、中华白海豚等7个重点物种的保护行动计划,加大水生野生动物增殖放流力度,会同公安、海关、市场监管、中国海警、林草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国渔政亮剑”“清风”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水生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行为,取得了良好成效。
海龟生存受到威胁
作为存在了2亿年的生物,目前世界上现存7种海龟,其中5种分布在我国:绿海龟、玳瑁、红海龟、太平洋丽龟、棱皮龟。它们从渤海到南海海域均有分布,但重点分布在西南中沙群岛及周边海域区域。现在,这7种海龟被IUCN认定为极度濒危和濒危。
近年,周边海岸资源不断被开发,进一步挤压了海龟生存空间,主要产卵栖息地萎缩严重,致使海龟资源持续衰退,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不仅如此,人类活动也威胁着海龟的生存。误食的海洋垃圾、废弃渔具的缠绕等行为,导致大量海龟尤其是小海龟的死亡。误捕、非法捕捞也严重影响海龟的生存状况。
▲ 被废弃渔网缠绕的海龟 ©NOAA
我们在行动
SEE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一直以来关注海洋保护,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孙莉莉、理事叶明,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等也参加了本次放归活动。本次放归地点位于三沙市西沙区七连屿、甘泉岛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海龟产卵场。今年,SEE基金会的目标是联合伙伴完成救护放归100只海龟。此次放归的160只,也意味着提前完成了目标。
▲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孙莉莉、理事叶明,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参加了此次放归活动。
SEE基金会长期支持并推动中国海龟保护联盟的工作,从科学监测定位追踪,到海龟救护和公众倡导打击非法贸易,再到推动海龟重点栖息地和保护地建设等...这些行动已取得初步成效。
▲ 2020年放归活动现场
2020年8月,SEE基金会联合最高检、农业农村部、中国海龟保护联盟等多家部门机构,放归了99只被救护的海龟。为10只海龟安装了卫星定位装置,了解海龟生活习性及栖息地生态环境,为海龟保护积累更多科研数据,从而更好地开展海龟保护工作。
▲ (左)海龟的救助培训 ©李晓菲、(右)合作伙伴在渔民社区入户探访废弃渔具回收
此外,SEE基金会还联合中国海龟保护联盟、GEI等机构,在海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当地开展海龟保护社区共建试点项目。通过与渔民社区合作,救护培训等方式提升渔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探讨开展社区共管;帮助渔民发展可持续生计,改进渔业作业方式,减少渔民误捕;探索废弃渔具回收试点模式,减少海洋垃圾对海龟的威胁,更好地保护海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未来,SEE基金会将继续开展海龟保护行动计划,如放归救护海龟、卫星定位追踪、开展公众教育宣传活动,推动海龟保护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