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豹回家专项基金关注以旗舰物种华北豹保护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工作,旨在全面保护与修复华北山地的生态系统,并推动大型食肉动物的种群恢复。项目计划通过开展华北豹种群的就地保护工作,评估华北山地生物多样性及栖息地质量,制定并推行以恢复华北豹种群为目标的生态修复策略和技术标准等方式,守护4.5万平方公里华北山地。同时,积极打造社会化参与的带豹回家项目平台,构建高效的工作网络,并加强项目品牌建设,广泛吸纳各方资源,共同为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2025年带豹回家致力于在项目执行区域完成当期的社区反盗猎、生态补偿等相关工作,对当地豹种群和栖息地持续评估监测,对区域内的道路连通性进行评估。进一步建立“带豹回家”科研、 保护及宣教合作伙伴的行动网络,与政府主持的生态修复工作加深合作。使华北豹种群及其关键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山西项目地:
一季度山西工作组招募志愿者7名,完成山西和顺县、榆次区、阳曲县共计164个红外相机点位数据的回收和数据处理,完成《2024山西和顺华北豹保护工作报告》和《2024山西和顺华北豹保护关键优先区现状简报》;和顺县和阳曲县共计发现并举报盗猎线索9起,生态补偿共计25起,补偿金额共计20950元。
针对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团壁-独堆路段的动物通道沿线及上北舍区域生态修复示范区,猫盟协同合作伙伴一季度勘察并设计了和顺县生态修复的一期方案,预计于四月完成一期补植。
北京河北项目地:
2025年一季度,北京河北项目组共开展野外工作9次,完成北京周边地区共计160个红外数据相机点位的数据回收并追加布设15台红外相机,数据处理正在进行中。1月14日,猫盟前往河北省平山县木厂村进行豹吃牛调查,本次调查未能获得豹吃牛的确定信息。但是经过对周边农户的走访,发现可能有盗猎迹象,我们在当地发放了反盗猎宣传页和福字,并进村宣传了反盗猎的重要性。
我们预计于第二季度继续开展栖息地调查:①回收延庆、房山、门头沟西部山区30台红外数据;②在平谷区、怀柔区、昌平区、延庆区、房山区、门头沟区、密云区各新增5个网格的相机,平谷区进行系统调查额外新增30台,预计共新增65台;③6月回收北京7区共计85台相机数据;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发动协调志愿者进行北京周边山区豹猫捕食家养鸡等人兽冲突的问题调查;④4月预计回收阜平-五台区域60台红外相机数据,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一起进行阜平、五台及河北省政府关系走访⑤预计6月在阜平、五台区域新增红外相机60台。
公众倡导:
2025年第一季度,猫盟公众号发表带豹回家相关文章7篇,视频号组织线上直播3场。阅读量累计10万+,累计互动次数3千+,累计转发次数1千次,其中《愿豹回家的道路上,再无电网与猎套》一文的阅读量超过6万。
阅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dFSPtm9se7n3vyngtaeRw
2024年带豹回家专项基金组织专家委员组会探讨太行山北段华北豹保护现状及保护修复策略;2024年8月末,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主办北太行山区域华北豹栖息地保护修复座谈会。以华北豹为旗舰物种,北京、河北、山西三地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校、社会企业和带豹回家专项基金委员及专家共同就在北太行山区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为主题,开展了系列交流和讨论,为后续的保护修复合作奠定了基础。
2024年受到各地开放“打野猪”等情况的影响,盗猎问题较往年突出,11月-12月项目多次组织上山巡护、进村宣传,并与当地公安局及林业部门合作开展打击盗猎等工作。因为盗猎季节通常为当年11月至次年1月,故反盗猎等收尾工作延续至2025年1月份完成,12月份的大部分红外数据在2025年1月进行回收。
带豹回家执行区域及潜在执行区域横跨北京、河北、山西三大省市,地形情况复杂、沿途社区众多、栖息地连通性及生态廊道优化需求较为综合。多家单位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前期调研工作,收集并分析处理了大量资讯与数据,于2025年2月完成带豹回家工程项目地评估及总体规划。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与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于2024年11月27日及2025年3月11日分别签署两次项目调整及延期补充协议,项目周期最终变更为2024年1月30日至2025年2月28日,至此本期项目执行完毕。
2024年带豹回家专项基金致力于保护太行山至燕山项目地现有豹种群,对现有栖息地及生态廊道开展初步评估。保护和顺-榆次、太原阳曲区域的华北豹种群,巡护区域超过2200平方公里,举报有效盗猎线索9起,立案2起,进行生态补偿8起。同时通过多平台宣传、开办项目展览等形式持续开展公众科普教育与倡导,提升公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正确认知,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和顺县马坊乡、横岭镇、松烟镇、坪松乡、义兴镇的山边田地巡护,暂未发现盗猎行为。回收区域内的红外影像,调整了部分位点相机的位置和拍摄模式。
5月,在阳曲县杨兴乡、盂县西烟镇与西潘乡针对豹伤牛、马、羊事件共计核验补偿8起;检查了当地20个重要位点的红外相机。
5月,在北京怀柔新增布设5个红外相机点位,并回收了怀柔3个点位的红外影像。
在河北太行山区域布设了58个点位的红外相机。
回收了去年10月份布设在丰宁的65台红外相机,回收的影像将为带豹回家区域栖息地质量评估与区域性的栖息地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6月,回收了布设在北京市怀柔区44个点位的红外影像。本轮次的相机覆盖了怀柔主要的森林、湿地、城市绿地等区域,将助力全面科学地评估怀柔山地哺乳动物的分布情况,为带豹回家栖息地评估提供科学支持。
完成了河北南部共计160个点位的相机布设,这些相机将为带豹回家区域栖息地质量评估与区域性的栖息地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6月底,回收了阜平及五台区域的56台红外相机。本次回收有3个点位的红外相机被破坏,3个点位的红外相机丢失。
包括栖息地连通度总体评估,沿线社区人兽共存关系现状评估,及总规编写三项活动。其中总规编写工作将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重新设定目标,尚未敲定具体合作科研院校及合作周期。
带豹回家logo已征集完成,目前正在投入进行“带豹回家8周年特展”系列活动中,预计特展将于2024年8月开展,为期5个月,将于2025年1月结束。
原计划于7月开展的北京、河北、山西三省(市)会议因时间冲突,延期至8月召开。
”带豹回家8周年特展“已与国家动物博物馆签订场馆租用协议,因前期准备时间超出预期,延期至8月份开展。
今年雨水较多,天气情况不如往年稳定,受此影响带豹回家项目河北、山西等地的巡护计划未能按原定计划开展。
受目前使用的监测红外相机生产商生产线影响,本项目的监测设备采购被迫延期。
2024年3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与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签署资助协议,带豹回家专项基金第一季项目资金2,216,600元,执行期为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截止2024年6月,已全额拨付。
截止2024年6月,山西项目地种群保护、河北项目地保护正在有序进行中,持续开展和顺-榆次华北豹种群监测、阳曲县华北豹评估等工作;带豹回家工程项目地评估及总体规划包括栖息地连通度总体评估,沿线社区人兽共存关系现状评估,及总规编写三项活动。总规编写工作将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重新设定目标。栖息地连通性修复项目规划已经由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承接并完成规划及科研部分报告,并已递交给世界银行无息贷款的科研团队。针对专家委员会及合作网络搭建方面,2024年4月29日带豹回家专项基金第一次专家组委会在京召开。专项基金于3月启动带豹回家logo设计征集,经过数版修改后,最终定稿。
2024年3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与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签署资助协议,带豹回家专项基金第一季项目资金2,216,600元,执行期为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用于支持为在山西-北京的项目区域内,保护和建立起 5 个可自行维系的豹种群,建立起太行山-燕山的连续适宜生境及可保证这 5 个豹种群基因交流的生态廊道等2024年上半年开展的相关工作。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带豹回家专项基金起设资金全部到账,专项基金正式成立。
由发起方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北京山脊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签署了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带豹回家专项基金设立协议,起设资金为100万元。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七届三次理事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带豹回家”专项基金的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