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news

CBD COP15非政府平行论坛首日,阿拉善SEE聚焦多视角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时间:2021-09-30 作者:北京市企业家环保

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的八大平行论坛之一,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于9月27-28日在昆明召开。此次论坛邀请来自五大洲的30余个国家的400余名政府、NGO、企业等代表,汇聚线上线下,围绕《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生物多样性主流化、非国家主体自主贡献等内容分享各自前沿的观点、案例和行动。

9月27日是论坛的第一天,阿拉善SEE参与了多个圆桌对话和主题论坛,还成功主办了有趣的生物多样性嘉年华之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精彩内容吧。

 

01 开幕式及圆桌对话


▲ 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开场视频中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扩张,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加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依然存在,因此面对全球环境危机必须认真思考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

非政府组织作为连接政府、企业、公众的有效桥梁,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很高兴地看到非政府组织已经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无论是在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提升公众保护意识方面,还是深入各类保护地开展观察研究项目等其他方面。总之,大家在诸多领域中的实践和探索为全球生物保护工作积累了有效经验,发挥着重要作用。

▲ CBD秘书处执行秘书 伊丽莎白·穆雷玛

CBD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在开幕致辞中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一环,与其他全球性的危机共同应对,才有可能成功。健康的生态系统对于物种的保护,以及物种功能和完整性的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10年,我鼓励大家继续以科学依据来衡量成效,加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步伐,促进社会各界全面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陈洲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洲在致辞中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就可做到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第一、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谋建设之路。第二、增进各国民众民心相通,共筑和谐美丽的家园。第三、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的环境合作,共促缔后的经济发展。第四、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协议。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SEE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孙莉莉

在对话环节中,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孙莉莉应邀参会并指出:阿拉善SEE作为中国企业家群体自发组织参加环保公益的最大平台,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过去10年,我们支持超过800家环保NGO和个人在全国各地的工作,共投入超过11亿元,其中有8亿元用于支持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的保护工作,带动了超过了6亿公众的广泛参与。在2020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下,未来10年我们承诺将携手会员、会员企业和伙伴,投入不少于10亿人民币的资金,开展至少300万公顷保护地的建设,带动10亿公众参与。同时作为企业家环保组织,在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企业家的贡献。阿拉善SEE继将续做好桥梁和催化剂,带动全社会各方面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02 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中国-东盟红树林生态廊道建设

气候变化全球行动主席解振华在视频中提到,“自然”既是气候变化影响的“受害者”,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阵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倡依靠自然的力量应对气候风险,通过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改善生态管理等方法,提升生态管理服务功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提高气候韧性,是一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的手段。

很高兴看到当前中国与东盟各国民间力量正在积极筹建“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网络”,并将于本次论坛上正式发布倡议,期望该网络与相关合作能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为全球推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供多元主体参与合作的范例,为即将召开的昆明生物多样性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和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营造积极行动、务实合作的氛围。

▲ 气候变化全球行动主席 解振华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前副部长Dr. Thet Thet Zin指出,缅甸沿海红树林是印度洋生态区中红树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28种不同种类的红树,大量濒危野生物种栖息于此。因此,缅甸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对缅甸,而且对东盟地区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都至关重要。尽管如此,缅甸在红树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例如缺乏当地民众直接参与的红树林保护工作。因此,传统知识、习俗、土著社区的参与等,都是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良好解决方案。此外,非政府主体在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红树林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特别是提升妇女、土著居民和当地社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前副部长 Dr. Thet Thet Zin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王磊在探讨中国-东盟目前红树林的现状和保护空缺圆桌对话中提到,海洋尤其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对于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突出作用,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要做好红树林的保护工作。一是保护优先,在生态保护划定工作按照应划尽划原则,将红树林纳入生态保护工作范畴。二是系统修复。三是探索红树林的产品路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红树林保护。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 王磊

在案例分享环节,SEE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网络(筹)秘书处秘书长杨彪也讲到了中国NGO参与红树林保护的案例。中国NGO参与可总结为三块:科学为先、实践示范、公众参与。借鉴中国东盟红树林网络保护工作,能够为中国做出自己的案例提供基础,一方面向国外学习,也向国外输出相关经验,另一方面能够共同建立起中国和东盟红树林保护的网络。

▲ SEE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网络(筹)秘书处秘书长 杨彪

论坛的最后,来自中国和东盟非国家主体机构在探讨筹备建立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网络,并计划投入500万美元,用于支持中国东盟的红树林保护和修复。中国东盟红树林网络筹备的发起人之一艾路明线上宣读“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倡议书”,来自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经济论坛海洋行动之友等知名国内外及国际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参与的形式共同加入倡议,标志着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进入了新篇章。

▲ 中国东盟红树林网络筹备的发起人之一艾路明

正如倡议提及的一样,中国—东盟区域红树林的有效保护,不仅能让区域内沿海居民持续享受红树林所带来的福祉,提升中国—东盟国家沿海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还能促进低碳和气候适应型发展最佳实践交流,助力拓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探索形成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旗舰案例,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战略的实施。

▲ 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倡议发布仪式

 

03 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发布及研讨

SEE任鸟飞项目成功入选19个“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SEE诺亚方舟项目、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的拯救勺嘴鹬项目也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生物多样性100+案例”为呈现全球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模式和案例,展现各国家和地区非国家主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努力和决心。此次案例全球征集,共收到七个大洲26个国家的196个单位申报的258个申报案例。

 

04 生物多样性嘉年华之夜

昨天,生物多样性嘉年华之夜邀请国内外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行各业的人,分享各自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投入与收获、在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上的承诺与贡献。

▲ 生物多样性劲草嘉年华之夜主持人 李彬彬

生态环境部COP15谈判代表、执委办执行副主任刘宁指出,中国政府主动在长江主要干流开展了为期10年的禁渔行动,这在全世界史无前例。要改变长江沿岸30多万渔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学习新的技能,这是一个艰难决策,但我认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贡献难以估量,对子孙后代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政府的领导下,在30万渔民的配合下,我们实现了中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政策。

▲ 生态环境部COP15谈判代表、执委办执行副主任 刘宁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SEE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孙莉莉在主办方致辞中表示,在劲草嘉年华5年的成长之路上,共有来自14个阿拉善SEE环保项目中心、30多家劲草同行伙伴机构的参与和支持。在他们的支持下嘉年华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希望能将各位专家、保护者的故事传递给公众,让公众了解到有一群人在为守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做出着各种各样的努力,更希望这些努力能够启发更多人能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生物多样性,希望嘉年华走进每个人心中。

▲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SEE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孙莉莉

自然之友理事张伯驹做了关于如何让更多人一起让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主题分享。通过绿孔雀的公众科普传播为切入点,各界人士以真实影像、艺术与教育、科普与传播、跨界合作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物种走进人的生活,让生物多样性与更多普通人产生连接。同时,很多扎根于一线的公益机构有扎实的项目基础,通过新颖的传播方式讲述科普的故事,让更多公众参与到科普的传播中来。云南当地的公益组织用本地化的自然体验活动和乡村影像拍摄计划,启发公众对自然的情感与尊重。

▲ 自然之友理事 张伯驹

在普通人的保护故事的分享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指出,需要为保护的人创造条件。通过公众熟悉可接受的方式,集传统与科学智慧一起,鼓励当地社区、居民亲自参与自然的保护与管理。她指出,传统文化指数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呈正相关,所以传统文化的保护对生物的多样性的丰富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密集区的生物多样性也可以很丰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在于对土地的利用,因此生命共同体是一个新的价值观。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 吕植

Reef Check 香港区总干事、潜爱大鹏理事纪力伟在谈到守护我们的海洋分享主题时提到,海洋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且地球超过七成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洋里每年都会有很多新的物种和品种被发现。现在已知的海洋生物大约有22万多种。最近全球气候暖化,对于海洋的影响非常大,对珊瑚礁更甚。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珊瑚没了,珊瑚中的众多生物,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甚至一些不同的海藻,就不能在珊瑚礁里生活了。因此,保护珊瑚这样的物种,对于海洋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 Reef Check 香港区总干事、潜爱大鹏理事 纪力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王大军做了“从几个物种的故事看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主题分享。他讲述了十几年对熊猫的观察,以及对雪豹和普氏原羚的多年研究,发现栖息地对于种群数量的稳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非常重要。对于那些长期没有得到关注保护的动物,或看似是“害兽”的动物,都需要得到人类的关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与人类共生共存。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学院 王大军

来自世界光绘联盟中国区代表王思博进行了生物多样性主题的光绘表演,用新颖的方式带大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现场听众光绘的爱心作品

 

圆桌论坛 一

用影像、绘画艺术守护生物多样性

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起来听听这些大咖的分享吧。

【绘本作者、图书策划人 扫把】

从事一线工作的人员到底在干什么?在哪里工作?除了熊猫以外,我们还有其他什么野生动物,生活在哪里?生活怎么样?这就是我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一个保护初衷。我觉得在小区观鸟是最便捷的方式,鸟类都有不同特点,慢慢发现它们的行为特征,再去获得延伸的信息,成了观察鸟类的乐趣,这样的创作也更踏实。城市里生活的动物和我们交集更大,产生的冲突也会更多,未来可能会更多地关注他们。让大众知道,野生动物并不在遥远的地方,就生活在我们城市。

【中国国家地理插图编辑 翁哲】

怎样通过绘画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还在摸索,我也希望这个工作能更好的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自然题材艺术目前在我国是起步阶段,需要时间去积累。画画的目的要和研究物种有关系,再发展成艺术,不是有很好的绘画技巧就可以变成自然艺术家。

【野生动物摄影师、自然纪录片导演 徐健】

在大自然呆着开心是最重要的原动力,如果觉得很厌烦可能就没有动力做这个工作。我们相信这些动物的影像能够真的对动物保护有一点促进的作用,做一定比不做好。很多非常重要的贡献是业余爱好者做出来的,我相信如果多一个自然绘画爱好者,就一定会少一个自然的破坏者。目前做全职野生动物摄影的人很少,不过很欣喜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多的投身这个行业。

【中国光绘第一人 Roy Wang(王思博)】

光绘艺术比较新,从摄影艺术独立出来,又偏向于绘画。我们需要持续做这件事,通过更创意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小朋友参与进来,是我们目前要做的方向。下一步要做的是能够体现濒危灭绝物种的内容,再结合光绘遍布我们美丽的中国各个角落。也可能用光绘书写大美中国,光绘中国系列。

在圆桌论坛二开始前,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郎朗也通过线上视频发起了号召。他说:“生物多样性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简单来说,地球上生存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携带者五花八门的遗传因子,分布在陆地、海洋等不同地方,构成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存环境就越稳定。但不幸的是,地球正在遭遇生物多样性的不断恶化,现在是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刻。关注生物多样性,按照你的能力采取行动,我们一起让自然走上恢复之路,地球的生动,源自你我的行动。”

圆桌论坛二

跨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来自线上线下的各领域代表就如何通过跨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也进行了探讨。

【女性媒体《绝对是个妞》创始人Alex】

关注女性议题的人,能够更容易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因为可以看到这些故事中的女性力量,我拍云山保护的故事,看到带着孩子在野外工作的妈妈,也让女性观众看到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女性,看到女性更多的可能性。我也从云山的故事中学会了,要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要保护与之相关的链接,保护野生动物、还要保护当地的人的生活。人文关怀成为我们能够跨界的点,与外界产生共鸣,这样大家就很愿意加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云南苏典傈僳乡居民 余碧存】

虽然我们一直和长臂猿生活在一起,但是没有办法近距离观察,只是把它们当作家人。云山保护加入后,及时把它们最新的情况反馈给我们,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些“邻居”。后续又结合社区,对当地百姓做自然教育的相关工作。

【微博科普大V博主 花落成蚀】

公益组织要做传播,需要让别人觉得这个内容有意思,产生好奇感,与公众产生感情的连接。未来不仅要记录一线保护的事情,还需要让更多的人在动物保护、教育上有更多的投入,帮他们解决资金来源等实际问题。

【朱雀会理事 韦铭】

需要搭建与公众、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让公众能够更快捷的做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一直致力于公众参与保护鸟类的门槛,每年有超过150万的鸟类数据由鸟类爱好者提供,这些数据对科研机构、政府单位研究鸟类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社会化平台,让每个公众,每个观鸟人,切切实实参与到鸟类的保护当中。未来,我们希望够搭建一个桥梁,让所谓的跨界更有趣、更好玩,离公众更近,让大家觉得原来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很好玩的。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 朱仝

企业参与到环境保护中,首先是捐赠人的作用,其次是联合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到公益平台上。他们发挥企业家组织管理的能力,让项目或者平台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进一步制定战略目标、工作计划,一步步来实现我们的保护的目标。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让公众关注,通过发布成果、讲述故事、艺术的方式呈现,关注的人多了,社会的力量也就强了。跨界需要社会各界都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话题来,形成社会合力。

【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 翁悦】

让公众感受生物多样性是很困难的,因此公众参与也是科研的一部分。把复杂的科研工作划分为具体的项目,把传统的研究转化为公民科学家的项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深度了解公民对于城市生态建设的意见,这样才会更多时间了解人与动物共存的需求与期待。

【猫盟巡护员主管 王刚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华北豹的保护和研究,主要内容是做华北豹的监测和数据采集,我们每年都会监测到小豹子的诞生。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工作是巡护,我们会不定期到山上看有没有盗猎等行为,平时可能和人有直接或间接的冲突。

劲草生物多样性嘉年华活动于2017年启动至今,已在中国27座城市举办了41场大型环保科普活动,上百位一线科研保护大咖参与分享,40多家环保NGO参与其中,线上线下参与互动公众超7700万人次。

劲草生物多样性嘉年华活动此次也是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次亮相,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公众参与生多s保护的行动。